接触角(Contact Angle,常用符号 θ 表示)是描述液体、固体、气体三相交界处界面相互作用的核心物理量,直观反映液体在固体表面的“附着与铺展状态",是衡量材料表面润湿性的关键指标。
简单来说,当一滴液体(如水滴)滴落在固体表面(如玻璃、塑料、金属)后,不会无限扩散或收缩,最终会在固-液-气三相交汇点形成一个稳定的“界面轮廓"——接触角就是这个轮廓的切线与固体表面(水平方向)之间形成的夹角。
接触角的核心意义在于通过数值判断“润湿性",可使用接触角测量仪对接触角进行精确测量。
接触角的数值大小,直接对应液体在固体表面的两种典型状态,可快速判断材料的“亲液"或“疏液"特性(以最常见的“水"为测试液体时,称为“亲水"或“疏水"):
θ < 90°:亲液性(亲水)液体更易在固体表面铺展,比如水滴滴在玻璃上会扩散成“水膜",此时接触角通常在 30°–60° 之间,说明玻璃是亲水材料。
θ > 90°:疏液性(疏水)液体更易在固体表面收缩成“球状液滴",比如水滴滴在荷叶或不粘锅表面,会形成圆润的小球(接触角通常在 100°–150°),说明这些材料是疏水材料。
特殊情况:当 θ ≈ 0° 时,液体铺展(如水滴在干净的金属表面),称为“超亲液";当 θ ≈ 180° 时,液体几乎不接触固体(如水滴在超疏水涂层上),称为“超疏液"。
接触角的形成,本质是固体表面张力(γ_s)、液体表面张力(γ_l)、固液界面张力(γ_sl)三者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结果,满足物理公式“杨氏方程"(Young’s Equation):
γ_s = γ_sl + γ_l × cosθ;公式中,γ_s 反映固体表面吸引液体的能力,γ_l 反映液体自身收缩的能力,三者共同决定 θ 的大小。
这也意味着:接触角不仅是“表面形态"的体现,更能间接反映固体表面的能量(表面能)、化学组成(如是否有亲水/疏水基团)、微观结构(如是否有纳米凸起)等深层属性——比如表面能高的材料(如金属)更易亲水(θ 小),表面能低的材料(如塑料)更易疏水(θ 大)。因此,使用接触角仪进行测量是材料表面性能分析的重要手段,而接触角测量仪则是实现这一测量的关键设备。